2005/08/17

《農曆七月的避邪撇步》


農曆七月鬼門一開,彷彿宣告陽間世界多了一些特殊的訪客;台灣的民俗在農曆七月禁忌也特別多,網路上更是各種理所當然的說法一大堆;到底如何才在平安如意地度過這神秘的農曆七月呢?提供一些觀念與大家分享!


中元節普渡的起源


每年7月初一子時,位於基隆的老大公廟都會開龕門,開啟為期一個月的中元普渡活動;同時也象徵接引老大公和四方的「好兄弟」接受陽間為期一個月的普施。
而七月普渡的起源,從佛教的角度來說,七月十五是地藏王菩薩的生日,同時也是盂蘭盆節,佛教徒會在這一天舉行功德法會,超渡孤魂餓鬼的亡魂。因為盂蘭盆節是起源於「目連尊者救母」的傳說,使得七月十五因而具有孝道教化與慈悲普渡的功能。
而七月十五又是道教地官清虛大帝的生日,也是地官赦罪日,因此七月也被衍申為普赦罪過的日子;因為道教有上元、中元、下元的說法,中元正好是七月十五,所以後來也演變成中元節的說法。
而民間信仰其實不拘佛道,反正心誠則靈,一整個月大家輪流辦普渡會,再加上普渡好兄弟當然是一整個月,這些好兄弟們就在普渡會場來來去去,以及民間一些繪聲繪影的傳說,逐漸也就演變成七月是鬼月、民俗月的說法了。

盡本分,懷慈悲

農曆七月的各種靈異傳說相當多,大家難免就心生恐懼,總覺得要特別小心,不要觸犯各種傳說中的禁忌。
但若從七月民俗月的起源來探討,七月應該是「孝順」「慈悲」「施捨」「寬恕」的主題月,不應該只將焦點放在「不要犯禁忌」之上。
民間信仰雖說七月普渡會有許多好兄弟來接受好意,但待之以客,豈有惡客欺主之理,即便有也難為天理神佛所容。
只要心存正氣,懷抱慈悲敬恕之心,從習俗上也盡到作主人的本分、做子孫的孝道,在中元節前後參加普渡,心態表儀都符合「孝順」「慈悲」「施捨」「寬恕」的主題,也就算盡到本分了。

七月保平安

當然七月期間,大家在從事各種活動時,總是會有畏懼之心,雖然我是主他是客,但陰陽兩隔總是敬而遠之的好。
這時各種避邪化煞的用品就派上用場了!最常見的就是平時有燒香,臨時有保佑的「護身符」了,到平日信仰常去的廟裡,求一個護身符,隨身保平安,大概是最常見的避邪保平安法;此外,一些民俗的說法,也有身上帶紅棉繩、帶五色線的作法。
此外,桃木劍、八卦太極符號、鍾魁畫像或雕像、葫蘆...等,都是傳統民俗常用的避邪物品;比較現代的,還有以寶石避邪的方法,例如:水晶、天珠、黑曜石...等。
而佛教信仰的群眾,大多是以佛像卡片、經咒、念珠、大悲水...等來避邪保平安;藏傳佛教則有八卦九宮牌、五輪塔、金剛杵...等。
不管那一種避邪保平安的方法,都需要一些自己進一些基本的努力:首先要心存正念,盡量不起邪惡的念頭、不要想去害人、做壞事;否則這些正氣凜然的避邪寶物也未必願意發揮能量來幫助我們。第二最好平時心存信仰,不論信仰的是什麼宗教派別,凡事都是有努力才能收穫,平時不燒香,臨時抱佛腳通常是沒有效果的。

誠敬畏懼之心

對於玄冥不可知的事情,不需迷信,但也不要鐵齒。愈是不信邪,偏偏就是會撞邪,這或許是莫非定律吧。
總之,存有一點誠敬畏懼之心,行為也比較能端正無邪,相信頭上三尺有神明,神明才會幫助我們啊!